無論是后期學習還是攝影學習,我總發現相當一部分朋友的學習思路總是沒法清晰理性的建立,迷信竅門,追求技巧,卻總是沒法踏踏實實沉下心去學一點扎實的基礎,覺得基礎枯燥,覺得基礎無聊,但萬事總是要基本功去鍛煉的,過分迷信竅門技巧只能一直腳不沾地的飄著,今天模仿一下這個,明天拷貝一下那個,永遠沒法走的更遠,原地踏步而已。
我連續出了一些后期特例的后期視頻之后,也陸續發現了一些問題,開一個帖子大概談下一些后期學習中我個人理解的問題。無意口水爭論對錯,有時間參考就好。無論如何后期,有一點是肯定的,后期視頻不是萬能的,學的只是一個大概的思路和方法,你自己的照片怎么修,怎么調,只能靠自己,思路決定你的手怎么調,因為照片不同,光線不同,內容不同,你沒法模仿別人每一個步驟。攝影后期不是把照片弄的面目全非,也不是為了炫技炫酷弄的大紅大紫,而是理性柔和的完善照片的不足,讓照片看著舒服,即使是艷麗,也應該是明艷的美。 所謂明艷的意思,讓人可以盯著看三分鐘,不會覺得累,不會覺刺眼,這是起碼的審美要求。說來說去,無論PS還是LR,的調整模塊常用的不超過七八個,無非就是 白平衡,對比,高光,陰影,以及幾個色彩通道,僅此而已。東西就那些,怎么調,全靠自己的審美觀,我常推薦一些色彩比較好的電影給我身邊學習攝影的朋友去學習一下,先別吵著竅門技巧,先去訓練看到一張照片,知道哪里有問題。 看到一個電影,影視作品,能一眼找出畫面的色彩,構圖,光線問題,這是后期的第一步。
在國內談攝影學習的帖子很多,真的談色彩的很少。我認識幾個美術科班出身的朋友不屑于攝影的畫面,他們認為繪畫才是色彩藝術的本源,這樣的清高可以理解。所以大概器材最好談,所以攝影圈談的最多的永遠都是器材,器材要談,談解決不了色彩問題。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色彩課,不培養點自己起碼的色彩認知,不僅對構圖色彩的把我很難到位,對后期也是無從下手。 我最近推薦一部國產電影給我身邊的影友看,看了之后大都覺得色彩好美,色彩是深入到每一個細節的組合,同樣是黃,電影中出現多個黃,有的為了突出人物,把把背景黃色降低一個明度,有的則為了突出紅,把背景綠色降低了一個飽和度,這些都是小細節,不注意看,很難留意到,但就是這些千千萬的細節,才構成了嚴謹的藝術畫面,而不是粗制濫造的東西。
老有人讓我推薦色彩的書,說實話,這個幾乎沒法推薦。你去搜索一下,色彩的書可以找到很多,但那些都是理論,看了之后也不會馬上你就學會了。 把色彩的感覺培養出來,才是正道。什么是色彩的感覺? 就是你日常穿衣打扮,對看到建筑,物品,人的衣著有一定的想法,這個建筑好看與否,為什么不好看,顏色怎了,這些都是日積月累的東西,看書只能建立一個大概淪落認知,不是說你看了什么書,就能馬上成了什么大師,我一直從來不信有學習可以速成的,速成的不是騙子就是騙局。
我習慣用一張代表性的片子反復后期,訓練自己對色彩,和環境光線后期的敏感度。十年前學PS的時候,一張照片被我最多反復后期了30多個版本的對比。一張圖反復訓練后期,是為了讓自己看到不同的調整結果對每個色彩造成的改變,以及相互影響。 無論是PS還是 LR,我個人感覺都差不多,用好了都可以后期出好片子。 LR偏重色彩,攝影的細節;PS圖層功能強大,各求所需,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起碼我個人用PS下來,也習慣了,沒什么感覺到不方便。
再說的直接點,色彩的感覺就和你打籃球投籃的手感一樣,你能去問問姚明讓他推薦你一本書,看了之后就會投籃很準確了嗎?別總想著速成,速成本身就是偽命題,站不住腳,不存在的,你熱愛攝影就踏踏實實的去面對,別總想著偷懶,走捷徑,耍小聰明。很多影友迷戀老外,說某某老外攝影師拍出來的色彩那么美,你仔細去看他們的片子,技術無非就是那些,慢門,濾鏡,一些特殊曝光手法,這些國內資深一點的攝影愛好者都可以搞定,問題出在哪里? 出在細節,出在細節色彩,構圖的處理上,這樣的細節素養就是起碼的美學素養,我們從小,起碼我小時候沒受過什么好的美學教育,我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這才是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