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電影產業管理、藝術創作、技術開發、科研探索等方面的人才素質亟須進一步提升,電影高等教育要圍繞劇作、導演、表演等電影學相關專業,再進一步拓展美術設計、運營管理、理論評論、數字技術、動畫漫畫等專業,涵蓋電影生產、流通、研究等每一個部類,并囊括這些部類的各個環節,真正實現從以電影制作全流程為依據向以電影全產業鏈為依據的專業設置的重要轉變,實現從單一學科向單科指向的多學科發展的轉變。
電影高等教育要創新辦學思路,推動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未來的電影教育不僅要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也要重視電影的普及型教育,發展電影的終身教育,提升全社會的電影審美素養。電影高等教育界可以進一步推進經典電影進中小學課堂,舉辦全國中小學生電影節、中學生動畫專業大賽,開辦行業高端人才培養班等探索,為電影行業的未來發展儲備人才。創新電影教育思路,還需要創建全產業鏈的學科專業設置。在中國,電影教育很早就受到有識之士的重視。1923年,蔡元培就曾提出“中國要有世界一流的電影教育”的主張。新中國成立后,電影教育驅動中國電影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經過持續不斷的探索,自身也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電影教育模式。事實證明,電影教育與國產電影的發展并行,方能助力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電影高等教育要服務電影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打造“中國電影學派”,創新辦學思路,推廣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還要突出高校創作研究優勢,助推精品佳作的誕生。
電影教育是電影產業發展的“芯片”,電影產業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電影教育,電影教育也需要不斷地自我更新。當前中國電影產業正在迅猛發展,產業整合加快,產業效率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增強。從國際人均GDP與票房增長關系的規律來看,預計未來中國電影票房還將保持快速增長。有人利用數據分析軟件構建預測模型,預測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819.9億元。優秀電影承載著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回應著時代的訴求,將中華兒女緊緊凝聚在一起,電影教育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歷史作用,順應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趨勢,促進電影文化的“高峰”建設,關鍵是要通過不斷完善的電影教育,有效彌補電影強國建設中的諸多短板,培養出大批專業電影從業人員以及具有較高電影觀賞水平的觀眾,順應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趨勢,促進電影文化“高峰”建設,關鍵是要通過不斷完善的電影教育,有效彌補電影產業的諸多短板,培養出大批專業電影從業人員以及具有較高電影觀賞水平的觀眾。電影產業的繁榮發展需要電影文化的支撐,說到底是電影人才的支撐。
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踐行文化自信,要通過各種交流方式與文藝樣式實現中華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傳播。電影作為兼具藝術性、思想性、技術性與傳播力的視聽藝術,是加強、體現和傳播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相較于其他文藝樣式,電影具有更鮮活靈動的視聽呈現,更容易讓人們在潤物細無聲的藝術享受中,潛移默化地經受藝術與思想的洗禮。近年來,《戰狼》《湄公河行動》等一批優秀國產電影以豐滿的藝術形象、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導向,獲得觀眾和業界的認可。這些優秀國產電影不忘藝術初心,以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刻錄歷史的風起云涌、謳歌時代的新風貌,有助于文化自信的增強與社會凝聚力的提升。
回顧歷史,中華優秀電影回應著時代的訴求,將中華兒女緊緊凝聚在一起,伴隨電影發展的電影教育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80多年前,北京電影學院創始人陳波兒、章泯、鐘敬之、吳印咸等電影人在上海創作了《桃李劫》《風云兒女》等優秀影片,推動了民族救亡運動,用實際行動踐行“電影救國夢”;60多年前,在“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電影大學”夢想指導下,北京電影學院作為新中國第一所電影專業人才培養機構在百廢待興中誕生,歷經社會變遷,堅韌地發展至今,讓“電影教育的建國夢”得以堅持;進入20世紀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電影教育的建國夢”逐漸拓展為“電影教育的強國夢”,中國的電影教育工作者不斷砥礪前行、闊步前進,取得了新的歷史輝煌。